以学生为本 彰显个性化教育特色
——写在文华学院二十周年校庆之际
(资料图)
潜能导师制使学生得到有效指导
校长刘献君深入课堂指导学生发掘潜能,受到学生欢迎
2003年5月,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创办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4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转制并更名为“文华学院”。2023年5月,文华学院将迎来建校20周年华诞。
文华学院自建校以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名学生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发展空间”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使命担当。学校曾在创办初期提出“办学要有特色,特色需要创建”,开展个性化教育是其实现办学宗旨、创建办学特色的一种选择。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曾这样评价文华学院:“文华学院提出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很好的创新之举。”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起源于偶然
2005年,学校召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暑期工作研讨会。会上提出有160多名学生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不想学习的问题。经过会议讨论决定,学校组织教师对这些学生逐一访谈,了解他们不想学习的原因及学习中的困难。访谈后,学校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状态,分别制定课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最终这些学生不仅顺利毕业,而且有三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这件事触发了学校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设想。
潜能导师制
——个性化教育的突破口
个性化教育十分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在2009年7月以“个性化教育”为主题的暑期研讨会上,教师们一致赞成“创设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掘优势潜能”,以此作为个性化教育的突破口。会后,学校组织实施潜能导师制,并明确潜能导师的职责、任务、工作方法等。这次会议将探索和实践个性化教育提升至学校“质量立校”和“特色兴校”的战略高度。
此后,学校提出在个性化教育中要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并开始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同时,提出针对“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三类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
“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
——调动全体师生
个性化教育实施一段时间后,从2013年5月开始,学校组织全校了解和总结个性化教育。调查发现,个性化教育得到师生认同,形成了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参与度不够。为使全校师生参与个性化教育,学校提出“三个一行动”,即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并在全体学生、教师中实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创建了“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即三个关键点(潜能、立志、空间)、三类型学生(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三个一行动(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至此,个性化教育开始涉及每一名学生、教师、职员。
2019年6月,学校邀请瞿振元、张德祥、马陆亭、别敦荣等一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专家来校,召开“深化高校个性化教育研究”研讨会。研讨认为,个性化教育的深化必须规范化、制度化。会后,学校在对“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中九个要素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要回到基本理论,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抓住三个关键点
——遵循教育规律
从教育理论看,影响人的发展的三个因素是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因而个性化教育中要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
潜能:以发掘优势潜能为起点。明确潜能的内涵,把握优势潜能发掘的方法;构建潜能导师体系,即班级潜能导师(大学一年级)、项目潜能导师(大学二、三年级)、设计潜能导师(大学四年级),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指导。
立志:以立志为内动力。在专业教育、课堂教学、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周日晚点评及制定规划中,贯穿立志教育。学校通过立志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目标、制定规划并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
空间:以空间为支点。教育通过空间来实现,个性化教育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在个性化教育中,学校注重创新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的教学空间、“学习无处不在”的校园空间、可供选择的制度空间、广阔的精神空间、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空间。
将学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分类指导自由发展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发展目标等将学生大体分为“学术型”“能力型”“潜力型”三类,分别占文华学院本科生的25%、70%、5%。“三类学生”不是将每名学生划分到三个类别之中,而是学校创设广阔的空间,让不同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如能力型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开设大量应用能力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适度的理论课程供学生选择;提供创新创业、生产实践项目,紧密结合实践的毕业设计项目供其参与。
“三个一行动”
——催促师生奋进
一人一规划。每一名学生在入校及学年初根据“立志目标”,在潜能导师的指导下对个人学习发展提出“一人一规划”,将规划设计落实到“一生一课表”选择和各课内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环节。每一名专任教师根据自身科研方向和教学发展目标提出“一人一规划”,并将其落实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各环节。
一生一课表。从2014级新生开始,学校实施“一生一课表”。学生根据“一人一规划”,专门定制“个性化课表”,扩大学生课程选择空间,使其在学术和技能之间找到平衡点。具体做法:一是为学生开设可供选择的课程,通识和基础课分层、分类开设课程,专业课开设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全校专业课逐步向每名学生开放;二是指导学生选择;三是制定相关制度,包括选专业制、专业分流制、学分置换制、学位条件选择等。
一师一优课。为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学校出台《“一师一优课”质量评价标准与认定办法(试行)》,从课程规范、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强化课程应用型目标定位,使每一名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中拥有一门教学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校分期、分类推进“一师一优课”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周期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每个学部以核心课程为主,建设一批“优课”;第二阶段,“优课”覆盖全部专业核心课;第三阶段,力争达到教师任期五年内均有一门“优课”的目标。截至2022年7月,学校共建成188门“优课”,根据“优课”建设标准,有针对性地推进课程建设,有效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检验个性化教育成效
——赢得校内外赞誉
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一人一规划”全覆盖;自主空间不断拓展,转专业满足率达96%;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到课率、评教优良率、图书馆上座率、实践活动参与率等不断上升。二是学生潜能得到尊重和发掘。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考研升学、就业创业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三是涌现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学校培育出百余名就业创业优秀人才,三人获评全国及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高,评价学生“学得快、用得好、留得住”。
学校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科专业特色创建。个性化教育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建学科专业特色提供重要资源。全校188名教师在所授课程中打造出“优课”,部分教师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内在教学理念。学校获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一流课程14门,优势特色学科群两个,教学团队4个等。
全校上下共同创造,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每一名师生都是个性化教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校长刘献君主持的“高校个性化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先后于2017年、2020年获田家炳基金200万元资助,形成有较强实践指导价值的系列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学校个性化教育特色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近年来,刘献君应邀在国内国际论坛作经验推广20余次;相关研究成果入选湖北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2013年);吸引93所高校到访考察。学校邀请30多位院士先后到校指导,学校个性化教育特色得到多位教育家的肯定。教育专家评价:“个性化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让他们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探索、创造,这是很好的。个性化教育将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
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模式在探索、实践、发展中日臻成熟,然而理论探索是无止境的,实践与发展也永远在路上。未来,文华学院必定会让个性化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更多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王承新 程炼 刘念 童玲 童银萍)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